近日,昌邑市龙池镇东白塔村村民都很自豪,康有为题写的“新开河”碑、“万里桥”碑完成复制重新立在村头,为村庄的文化建设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1月17日,[详细]
文| 张继平 1923年6月,66岁的康有为再次来到济南。五月端午前一天(6月17日,星期天),康有为在戈奭(shì)、崔世缮等人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被李白誉[详细]
到了晚清时期,由于统治者的腐朽与落后,所以导致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。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,有识之士勇敢发动变法,希望能够挽救国家。戊戌变法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政治改[详细]
1898年9月21日,戊戌变法失败,康有为出逃北京城,自此开启了长达16年的流亡海外生涯。在长达16年的海外生活中,康有为创下了很多记录,比如成为中国实现环球[详细]
在清朝末年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,再加上数次和外国的战争,当时的清廷已经日薄西山,如何拯救自己就成了当时清廷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了。 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是重[详细]
因为康有为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,流亡海外却各种招摇撞骗,利用许多华侨的爱国情怀为自己谋取私利。 根据常识,大多数流亡者的生活应该无比悲惨,穷困潦倒,每天提心吊胆[详细]
公元1898年9月21日,随着戊戌变法的彻底失败,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维新骨干纷纷逃离大清。随后在海外成立保皇会,竖起营救光绪帝和打倒守旧派官僚的大旗。 尽管有[详细]
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,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悲苦。他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清廷危局,为此他拿出光绪帝的“衣带诏”(后来被证实是假的),获得[详细]